發揮長三角示范引領作用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長三角區域作為我國科技創新排頭兵、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先行者和金融創新橋頭堡,在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上海作為長三角的龍頭城市和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更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力軍和領頭羊
□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要素,是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根本動能。長三角是我國科技創新的排頭兵,應發揮長三角科技創新優勢,進一步整合長三角科技創新力量和優勢資源,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
□當前我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就是要不斷促進傳統產業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挖掘傳統產業轉型的巨大潛力。應充分發揮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專業服務業優勢,以成熟、專業服務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新質生產力強調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要持續健全長三角地區要素市場,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更好發揮市場對數字、技術、管理、資本等創新要素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
□在新質生產力發展導向下,未來核心技術企業、平臺企業等生態圈核心企業將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對于產業發展起到關鍵基礎作用。要發揮長三角產業集聚優勢,加快打造符合新質生產力要求的新型企業生態集群
□新質生產力要求加強科技創新,而強大的資本市場、多層次的金融服務和優質的金融機構正是支持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應發揮長三角金融創新優勢,持續深化金融創新,著力構建穩定、多元、長期的科技創新資金投入體系,推動長三角科技、產業與資本形成良性循環
當前發展新質生產力已成為我國經濟與產業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內在要求和主線。長三角區域作為我國科技創新排頭兵、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先行者和金融創新橋頭堡,在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上海作為長三角的龍頭城市和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更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力軍和領頭羊。近年來,隨著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深入實施,長三角區域發展潛力持續提升,在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方面已發揮重要引領作用。在經濟總量方面,2023年上海、江蘇、浙江和安徽的經濟總量突破30萬億元大關,對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在科技創新方面,《2024長三角區域重點城市知識產權發展報告》顯示,2023年長三角27個重點城市每萬人高價值專利擁有量達19.6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1.7倍。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方面,長三角地區深化橫向聯合,強化優勢互補,在汽車、生物醫藥、船舶和航空高端裝備等領域產業協同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跨省協作機制日趨完善。
創新驅動、產業驅動、市場驅動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三角要繼續發揮戰略引領作用,充分利用科技創新、專業服務業、要素市場、產業集聚和金融創新等五大優勢,加強統籌協調,整合區域資源,打造全國新質生產力發展先導區和示范區,一方面引領地區經濟與產業高質量轉型,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成熟樣本、成熟模式、成熟經驗的外溢效應,賦能全國重點區域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實現新的突破。
一、發揮長三角科技創新優勢,引領前沿技術突破
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要素,是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根本動能。長三角是我國科技創新的排頭兵,擁有上海張江、安徽合肥兩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同時還匯聚了全國1/4的“雙一流”高校,19個中國科學院直屬研究機構,兩院院士350余位。依托豐厚的科技資源,長三角地區科研創新機構、高校、產業之間合作不斷拓展。2020年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印發《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方案》,覆蓋松江、嘉興、杭州、金華、蘇州、湖州、宣城、蕪湖、合肥九地,形成“一廊九城”的總體空間布局,發揮長三角示范引領作用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各類創新主體在重大科研基礎設施、關鍵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和區域協同等方面先行先試,突破一批關鍵技術。九城共建以來,G60科創走廊國家科學技術獎占全國1/6;PCT國際專利申請數量增長163.4%,占全國1/9,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發揮長三角科技創新優勢,進一步整合長三角科技創新力量和優勢資源,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為進一步發揮長三角科技創新優勢,深化協同創新生態:
一是要持續以技術創新開辟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要聚焦重點科學領域補足基礎研究投入短板,引導長三角高校和科研機構深化基礎研究,探索在基礎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方面對企業進行引導,考慮以“后補助”方式支持企業加大基礎研究,推動企業主動加強前瞻性、引領性的基礎研究投入,大力提升底層技術、關鍵核心技術自主供給能力和原始創新能力。
二是疏通產學研路徑。要依托國家戰略和大科學裝置,推動張江、合肥國家綜合科學中心及其他科技產業園區同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深度合作,進一步打通“科技產業園區—學校—科研院所—企業”的產學研鏈條。要通過平臺搭建,聚集企業家、技術專家、金融專家三股力量,為科研院所與企業創造更多對接交流的機會,讓科研人員有更多的機會介紹自己的成果,釋放科研院所和高校科研的創新活力,提升長三角科技創新的產業轉化率。
三是進一步推動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深化協同創新生態。要推動九大城市在科技創新方面實現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一體化,共建數字化服務平臺,持續完善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機制,在制度突破、路徑創新方面不斷探索。積極推進長三角區域內科技產業鏈布局和結構優化,探索建設高科技創新產業領域稅收分享機制,通過公共稅收共享推動創新要素在長三角城市群自由流動,形成以上海為龍頭、帶動其他城市的區域科創一體化新局面。
四是突出長三角對外開放優勢。要抓住上海臨港新片區的發展機遇,開展雙向國際技術轉移合作,建立多模式的國際合作渠道,鼓勵長三角企業創新技術“走出去”。
二、發揮長三角專業服務業優勢,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當前我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就是要不斷促進傳統產業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挖掘傳統產業轉型的巨大潛力。專業服務業是賦能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的基礎,能夠引進新技術、新知識、新模式,為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服務。長期以來,長三角地區高度注重專業服務業發展,其中上海已成為技術、知識、管理和高端勞動力要素集聚地,是全球頂尖專業服務機構來華“第一站”,專業服務業機構發展優勢明顯,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2024年4月,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促進上海專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35年,上海市專業服務業規模、能級、質量、效率達到國際水準,規則、規制、管理、標準接軌國際,基本建立優質高效的專業服務業新體系。上海專業服務業已進入新發展階段。
發揮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專業服務業優勢,以成熟、專業服務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一是充分利用上海科教、企業等優勢資源,探索在上海核心城區打造專業服務業功能區,有序引導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向功能區布局,優化功能區營商環境。同時鼓勵杭州、南京、合肥等長三角重點城市打造專業服務業創新發展示范區,不斷吸引和培育專業化、國際化的專業服務業企業進駐,并在周邊相鄰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充分發揮專業服務業機構的輻射帶動作用,將成熟的服務、產品和合作模式向外輻射擴散,賦能長三角城市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上實現突破發展。
二是發揮長三角專業服務機構在標準制定、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領域的引領作用。當前我國農業、制造業、服務業等領域產業標準較多參考國際水平,在部分產業標準上受制于人,極大限制產業發展。要發揮長三角的專業服務龍頭企業在標準化體系中的引領作用,推動標準供給由政府主導向政府與市場并重轉變,同時創新標準化服務工具和模式,為傳統產業鏈上下游提供標準化整體解決方案。
三是以高質量信息服務業加快推動長三角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不斷增強信息服務業底層技術和共性平臺支撐,面向重點行業應用需求建設重大集成數字化應用平臺,補齊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短板。要推動信息服務業聚焦長三角企業數字化轉型難點提供“診斷”,聚焦核心業務痛點“開藥”,制定符合經營發展情況的個性化轉型方案。還要推動長三角各地區形成數字化轉型伙伴服務商和解決方案清單,促進平臺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供應商加速與傳統產業對接。
四是以商務服務業提高長三角傳統產業運作管理效率,以專業化、高端化、品牌化、國際化為導向,健全扶持政策,持續支持各細分領域排名前列的商業服務業機構落戶,同時加快培育長三角商業服務領軍企業,大力支持本土商務服務業公司國際化經營,增強長三角地區商業服務業全球話語權。
五是以科技服務業加快推動長三角產業科技創新,為企業提供高質量技術支持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產學研一體化服務、知識產業代理、法律、信息咨詢等服務,減少企業在技術改造、設備更新、科技成果轉化領域面臨的信息不對稱、技術路徑不清晰等問題。要積極推進科技創新轉化中介機構、功能平臺、國際渠道、空間載體等要素保障體系建設,將長三角建設成境內外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重要樞紐。
三、發揮長三角要素市場優勢,以要素資源高效配置更好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
新質生產力強調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意味著在新發展導向下,現代化、高度市場化、一體化的生產要素市場對于新質生產力發展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長三角地區各類生產要素市場齊全,市場發育成熟度較高,在服務新質生產力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在勞動力要素市場方面,長三角吸引了大量高技能人才,通過區域勞動力的集聚和擴散,推動勞動要素的優化與重組,有效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在資本要素市場方面,長三角地區是我國資本市場發源地、金融機構的集聚地和科創板試驗田,截至2024年2月底,長三角區域科創板上市公司達到273家,首發募集資金總額4698億元,分別占全國的48%和52%,為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融資提供了豐富的工具和方式。在技術要素市場方面,2018年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實施以來,長三角地區技術市場規模快速擴大,2019年至2022年技術合同金額年均增幅達62.9%,合同數量年均增幅達到20.1%。在數據要素市場方面,長三角在數據要素交易所方面先行先試,上海、合肥、無錫、蘇州、杭州等城市均已推出或計劃推出地方大數據交易所,并持續完善供給機制、交易規則、交易標準,不斷推動數據要素價值發現。
發揮長三角要素市場優勢,持續健全長三角地區要素市場,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更好發揮市場對數字、技術、管理、資本等創新要素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
在勞動力要素市場方面,推動長三角建立全球性的高端人才定價和交流中心。目前我國在高端人才,尤其是全球性人才定價上尚缺乏標準,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及金融等高端人才市場定價參照歐美標準,甚至高出了歐美標準,脫離了中國實際,降低了中國在高端金融和信息技術領域的全球競爭力。要加速整合長三角高端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推進高端人力資源定價和交流市場發展,建設全球人才高地,同時要進一步促進國際優質科研、技術、人才資源流動的便捷化和自由化,引領高端勞動力參與前沿知識和技術的創新,引入國際優秀人才,實現國際高端智能資本的“上海集聚”“長三角集聚”。
在技術要素市場方面,持續提升上海技術交易所對于長三角技術交易的輻射帶動作用,從頂層設計方面完善技術要素交易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和細則,明確規范化、專業化、市場化、開放互聯化的建設標準與路徑,支持長三角技術交易機構與國家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交易機構鏈接,統一規則,破除信息“孤島”和碎片運營,建設互聯互通的技術交易市場。要以上海為核心建設全球技術交易樞紐,鼓勵上海技術交易所加強與國外技術轉移、知識產權、市場咨詢等服務機構深入合作,健全國際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網絡,促進雙向技術轉移與創業孵化。
在數據要素市場方面,探索整合長三角數據交易所資源,推動長三角地區共建數據交易相關規則制度以及合規體系,并在數據要素的市場交易方式等方面開展理論研究。要以數據服務商一體化發展為核心,推動長三角地區實現數據服務商信息互聯,促進數據服務商集群發展,共建數據服務商合作生態,為各地方產業鏈優化升級提供數據支持,共同推動長三角地區數字經濟發展。
在資本要素市場方面,加強資本要素與技術、數據等創新要素的融合,發揮上海知識產權中心、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上海數據交易所在推進科技成果證券化上的重要作用,借助知識產權證券化、技術數字要素資本化推進科創企業發展。同時要加強金融機構與律所、會計師事務所、知識產權等相關專業中介機構的合作,積極參與技術、數據要素定價規則制定,探索和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創新要素融資機制,助力創新要素嫁接資本市場。
四、發揮長三角產業集聚優勢,加快打造符合新質生產力要求的新型企業生態集群
新質生產力強調技術、數據等現代要素作用,在新質生產力發展導向下,未來核心技術企業、平臺企業等生態圈核心企業將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對于產業發展起到關鍵基礎作用,產業生態及組織關系將由傳統上下游產業鏈演變為技術鏈、數字鏈、平臺鏈結構。
長三角地區歷來是我國先進制造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集聚中心,匯聚大量龍頭企業,在推動產業組織生態和集聚方式創新方面,具有較強的產業基礎優勢。例如,上海已擁有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并且在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等高端產業集群具有豐富的產業基礎;江蘇持續打造生物制造、智能電網、新能源、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浙江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現代消費與健康、綠色石化與新材料等4個萬億級世界級先進產業集群,重點培育智能電氣、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高端新材料等15個技術水平先進、國際競爭力強的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安徽加快建設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集群,不斷鞏固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培育壯大新材料優勢產業,加快發展醫藥健康產業。
發揮長三角產業集聚優勢,聚焦新質生產力下新型企業生態,打造協作平臺、加強組織建設,形成深度融合、相互依附、合作大于競爭的新型企業生態集群。
在技術鏈生態方面,持續加強對于長三角技術鏈骨干企業的支持力度,圍繞G60科創走廊在重點產業領域進一步培育認定一批龍頭骨干企業,在基礎研究、應用創新、要素、資源、營商環境方面加大對龍頭企業支持力度,鼓勵龍頭骨干企業牽頭,以產業鏈聯盟、合作開發、委托開發、股權并購等方式,引導上下游配套企業協同攻關“卡脖子”技術,推動產業鏈實現突破性、顛覆性技術創新,同時明晰聯合創新成果的界定和分享規則,構建長期合作的利益分享機制和信用機制。
在數字鏈生態方面,探索以生態圈視角成立長三角企業數字化轉型行業協會,以“政府引導—核心技術企業引領—轉化企業支撐—應用企業參與”的方式打造溝通交流平臺,針對企業在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實踐中的難點共同探討解決方案,開發普惠化的轉型產品和服務,更加注重大模型、應用導向、場景驅動,降低技術成本及轉型門檻,提升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動力。
在平臺鏈生態方面,不斷完善長三角網絡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物聯基礎設施建設,引導長三角各類平臺企業持續打造醫療、交通、物流等領域的開源開放平臺,充分發揮平臺的聚集效應、輻射效應、連接效應,大批量導入中小企業,拓展中小企業的市場需求空間。鼓勵長三角平臺企業依托市場、技術、海量資源等優勢,搭建中小微企業服務平臺,為生態圈內企業提供數據分析、生態合作、業務培訓等一系列具有正外部性的服務,推動生態圈內企業間加強資源共享、市場協同開發、品牌聯合推廣,打造高質量產業共創生態。
五、發揮長三角金融創新優勢,以科技、金融、產業良性循環服務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要求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而強大的資本市場、多層次的金融服務和優質的金融機構正是支持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
長期以來,長三角是我國金融創新橋頭堡,在金融產品、金融服務、金融機構創新方面起到領頭羊作用,近年來科創板充分發揮了服務硬科技企業的主陣地作用,培育了中芯國際、百濟神州、金山辦公等多家千億市值大型科技企業,在聚焦關鍵領域、發展創新型產業方面取得突出成績。2022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8部委聯合發布《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要求加大長三角金融支持創新力度,通過5年左右時間,將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打造成為科創金融合作示范區、產品業務創新集聚區、改革政策先行先試區、金融生態建設樣板區、產城深度融合領先區。長三角金融創新使命進一步具象化。
發揮長三角金融創新優勢,持續深化金融創新,著力構建穩定、多元、長期的科技創新資金投入體系,推動長三角科技、產業與資本形成良性循環。
一是緊抓長三角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機遇,大力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探索設立科研基礎設施REITs,服務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產業集群創新基地等創新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進一步完善長三角多層次資本市場,拓寬融資渠道。積極推進長三角區域股權市場的一體化發展,加快推進長三角內三省一市地方股權交易中心的整合,優先試點企業跨區域掛牌。
三是發揮上海在股權投資領域的引領作用,加快在臨港新片區打造股權投資集聚區,吸引龍頭股權投資機構落戶長三角,根據新一輪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試點開展情況,進一步拓寬境外資金境內支出范圍,簡化外匯登記,拓展基金組織形式,發揮龍頭機構在聚集行業資源上的引領作用。要積極落實《關于進一步促進上海股權投資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暢通股權投資退出渠道,開展S基金運作模式創新,做大份額轉讓型交易,積極試點開展股權投資基金實物分配股票,并有序擴大試點覆蓋范圍。
四是發揮科創板試驗田作用,加快推進“科創板八條”落地實施,強化“硬科技”定位,健全科學、合理、可操作的評價體系,完善科技型企業精準識別機制,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在科創板上市。要聚焦新質生產力下企業并購重組新需求,持續加大制度供給,在并購重組門檻設計中淡化凈利潤指標,推動定價市場化,鼓勵估值方法多元化,支持并購支付方式多元化。
五是進一步優化在長三角內的金融機構布局,加大銀行科技支行、理財子公司的科技專業子公司、科技保險專營機構、知識產權管理與運營基金等新型科創金融服務機構在合肥、嘉興、杭州及南京等重點城市的布局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科創貸款、科創債、科創成果標準化評估、科技保險等服務,為科技企業提供更加實在的金融支持。探索創新“證券公司 科創金融專營機構 私募股權機構 科技服務中介機構”的合作方式,為科創企業提供集知識產權轉化、動產要素質押、過橋貸款、銀團貸款、股權基金投資、上市培育、資產證券化及股債融資等于一體的綜合金融服務,不斷探索金融創新發展新路徑、新模式。
(楊成長系全國政協委員、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龔芳系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政策研究室主任、首席研究員;方思元系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